欢迎访问中国民主促进会池州市委员会网站!

爱国  民主 团结  求实
X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宣传思想 > 学习资料

多党合作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发布时间:2005-10-08 00:00 来源:池州民进 作者:朱晓明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 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第一,多党合作制度的特点。
    1.从国体的视角来看多党合作制度。“意见”指出,我们国家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同这种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同这种国体相适应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这两句定性的话分量很重。我们的国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以包括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为联盟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因为有这个广泛的政治联盟,就需要与这种国体相适应的政党制度,这就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这里面有几点基本内容,需要把握。一是政党政治。政党一头连着社会,一头连着政权,是社会与政权之间的政治中介物。所谓政党政治,就是以政党为中介的政治。二是政党制度。政党制度就是关于政党政治的制度性规定。我们的政党制度中有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关于政党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制度性规定,这就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各民主党派则是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二是关于政党和国家政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制度性规定,这就是: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这就形成了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的制度性的党际关系。这样就把政党制度中最关键的内容讲得很清楚了。
      2.从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来看多党合作制度。多党合作制度的本质是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通过多党合作这种制度,通过中共和八个民主党派,把最广泛的人民的意见反映和表达出来。
      3.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高度来看多党合作制度。实行这个政党制度有利于扩大社会各界人士的有序的政治参与,拓宽社会利益的表达渠道,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从这个角度说,坚持、完善和发展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意见》把它提高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重要内容的高度,体现了全局性和战略性的政治眼光。
    第二,多党合作制度的优势。可以说,它既兼具了一党制和多党制的长处,又避免了一党制和多党制的弊端。一党制的长处就是它比较稳定、比较有效率,它的弊端则是没有其他党派的监督,因而也就有可能走向僵化、腐败。我们从前苏联继承了一党制的长处,又在制度上避免其坏的方面。同时,多党合作也是借鉴了其他国家的多党制,一方面借鉴了多党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制约这个长处,另一方面又避免了多党之间争权夺利、互相倾轧的弊端。所以,多党合作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从中国的国情和历史出发,比较各种政党制度后做出的选择和创造。我们不仅要认识这种选择的历史必然性,更要认识这种选择的现实必要性。在多党合作制中,一方面,共产党的领导、执政,是主要的、主导的方面,另一方面又有与各民主党派之间的民主协商、互相监督、合作共事,这又有助于共产党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第三,参政党的参政特征。参政的基本点是“一个参加,三个参与”。它也不是反对党。什么是反对党?反对党是一种制度性的规定,即可以通过竞选推翻执政党,来实现轮流坐庄的一种制度安排。民主党派提意见,做批评,提建议,是参政议政、民主协商、互相监督的形式,是补台、不是拆台。我们的参政党也有别于其他国家那些参加联合政府的较小的执政党。因为我们的政党之间存在着领导和合作的关系。西方国家的政党之间没有一个党领导其他党的关系。它们在联合政府中既有联合又有竞争,相互争夺政策的主导权,争夺职位,参加联合执政的政党甚至可以退出,导致联合政府的危机以至垮台。可见,我们的参政党与一些西方国家的那些参加执政和联合执政的小党是不一样的。
    我想,我们可以从这三个角度来认识我们的多党合作制度与西方政党制度之间的不同,认识我们的政党制度的制度性特点和优势。在我国的多党合作中,执政党和各个参政党,都是以实现人民的最大利益为根本目标,而不是以实现本党的最大利益为根本目标的。执政党执政为民,参政党参政为民,共同把各方面的意志和力量集中在实现全面小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之中。
    《意见》作为新世纪、新阶段指导我国多党合作事业的纲领性文件,重点是加强多党合作制度建设,实质是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核心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我们要深人学习,认真领会,结合工作,贯彻落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