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民主促进会池州市委员会网站!

爱国  民主 团结  求实
X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宣传思想 > 学习资料

铸造文化品格 凝聚八方英豪——在高等教育改革形式下加强高校统战工作的几点思考 ...

发布时间:2005-08-31 00:00 来源:池州民进 作者:汪焰祥 田再法 杨守志 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高校是青年才俊汇聚之所,又是思想最为活跃的地方,尤其是在高等教育改革的新形式下统战工作更需要有新的思路,新的突破,因此,寻求统战工作的新的切入点就成为新时期高校统战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找到了作好统战工作的最佳切入点,就可以使统战工作呈现活力,事倍功半。那么,在当前高教改革的新形式下,高校统战工作的最佳切入点究竟在哪呢?我们认为应该从中华文化共同的文化精神、共同的文化品格入手,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滋润青年才俊,铸造共同的文化精神、共同的文化品格,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荣誉感,从而凝聚八方英豪,为着祖国繁荣昌盛的共同目标而携手奋斗。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荡荡如长江,浩浩似大海,巍巍如嵩岳,霭霭似青云。它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具有完美精粹的内容和鲜明的民族特色。这是所有炎黄子孙所引以为自豪的。陈寅恪先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譬诸冬季之木,虽已凋落,而本根未死,阳春气暖,萌芽日长,及之盛夏,枝叶扶疏,亭亭如车盖,又可庇荫百十人矣。”在这种文化土壤里浸润出来的人无不具有相似文化品格、文化精神,不管身处何方,定居何地都永难改变其文化禀性。正因如此,我们民族才具有无伦比的强大的凝聚力和持久的生命力。这就是我们的财富,这就是我们做好统战工作的基础和最佳切入点。基于这一思路,我们认为在当前作好高校统战工作必须作到以下几点:

        一、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高校是知识分子汇聚的地方,又是人才最为集中的地方。建设祖国,振兴中华需要大批有才学的各类人才,因此,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历来是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核心。在人类的知识体系中,自然科学知识、生产技术知识、历史地理知识、经营管理知识,以及那些历史上反映人类进步成果和进步阶级要求的各种文化知识,都包含着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漫长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真理的成分,都是人类辛勤劳动的积极产物,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争取自由的一种武器。由于这些知识有利于提高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和动力,所以知识受到人们的尊重。知识是由人创造和使用的,那些创造知识和掌握运用大量知识的人,通常被称为人才。由于他们掌握的知识比一般人多,他们创造社会财富和改造社会的能力比一般人强,他们对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比一般人大,所以他们理应受到人们的重视。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并不是一句口号而应落在实处。在政治上要一视同仁,在工作上要放手使用,在生活上要关心照顾。努力作到知人善任,用其所长,使之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并努力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照顾他们的利益,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知识分子创业、进修、科研创造条件、提供便利,保驾护航。在全球一体化进程逐步加快的今天,我们靠什么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这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值得我们去认真研究。高校的知识分子最大的愿望是什么?这是统战工作者们随时应该把握和了解的。满足广大知识分子的成材与创业的愿望,也正是高校统战工作的核心任务。

        二、将个人目标与祖国振兴大业统一起来。知识分子有强烈的成材与创业的愿望,追求个人才能的发挥和个人价值的实现这是合理的诉求。这一点应该得到理解与尊重。但仅仅是理解与尊重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将知识分子的这些个人诉求与祖国振兴的伟大事业紧密的联系起来、一致起来,使得个人的奋斗目标与国家民族的需要合而为一。只有大家的目标、利益完全统一了、一致了,民族振兴的伟业才会前途光明,指日可待。如何才能作到这一点呢?

        任何简单的思想说教和政治宣传都解决不了问题。应该从情感入手,从共同的文化传统、文化精神、文化品格的培养、铸造入手,将外在的要求与影响转化为内在的自觉自愿的诉求与动力,从而拉近与知识分子之间的距离,密切与党外人士的感情。在当前尤其要做好两件事:一是为知识分子学习、工作、科研、创业创造良好的环境,为他们多作一些实实在在事情。二是营造热爱中国文化的学术研究氛围,大力宏扬民族文化,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与民族自信心。在本土文明处于弱势的今天,显得尤为迫切。

        三、让共同的文化精神成为永远的凝聚力。知识分子聚居的高等学校是思想文化的策源地,也是民族性格、民族精神和民族品格集中体现的地方。一般说来,一个中国人可能会加入别的国籍,定居于别的国家,但他长期形成的文化品格是不容易改变的。许多定居在国外的人甚至几代之后仍然还保持着其固有的民族传统和文化品格。这充分说明了我们中华文化具有十分强大的活力和持久的生命力。它终将成为中华民族的永不枯竭的精神财富和永久的凝聚力。古往今来,不管是异族入主中原,还是华人被迫背井离乡;不管是国破城毁,还是疆土遭受铁蹄践踏,中华文明始终光辉灿烂,从未因意外变故而被迫中断。这充分应证了中国文化的强大生命力,也充分证明了:文化是难以毁灭的这一推论。庞朴先生把文化分成“物质——制度——心理”三个层次。他说:“文化的物质层面,是最表层的;而审美趣味、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属于最深层;介乎二者之间的,是种种制度和理论体系。”在着三者中体现文化品格、文化精神的审美趣味、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是持久永恒,最难摧毁的,同时,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值得珍视的财富和团结凝聚的内在动力。甚至可以这样说,这种共同的文化品格、文化精神是任何力量也催不跨的,是中华民族的永远的万里长城!

因此,我们认为高校统战工作不可舍本逐末,惟有紧紧抓住文化品格、文化精神的培养与铸造这一中心环节,才可以是我们的统战工作,走出一条新路子来,才可以使我们的所有努力深入人心,最终结出辉煌的硕果。

文化品格与文化精神的铸造首先应从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学习与研究入手,利用高校人才优势创造出学习和研究祖国文化的整体氛围,营造热爱祖国文化的浓厚气氛,从而让丰富的中华文化因子在年轻一代学子们的思想深处沉淀、扎根,进而形成其典型的文化人格。中国传统的文化人格的最大特点在于立德与立言统一,而立德才是做人的关键。老一代知识分子舍弃优厚的个人待遇报效祖国的动人事迹正是这种文化人格的光辉典范。在现代经济大潮的背景下,在国际间经济与文化冲突日趋激烈的今天,不断增强我们年轻一代知识分子的文化角色意识是一项极为艰巨的历史性任务,因而高校的统战工作应彻底屏弃单一的政治化的定势思维,要在文化品格铸造这一根本上下工夫、找路子、想点子。其次,统战工作者应具有巨大的人格魅力和较高的文化品格,应成为知识分子学习的楷模和事业上的亲密的合作伙伴、朋友,这就给统战工作者的素质提出了极高的要求。道理很简单,统战的魅力关键在于统战工作者的人格魅力。知识分子最尊重的学问与人格,而不是地位与官阶。他们最瞧不起的是不学无术和道貌岸然。特别是年轻的知识分子尤其讲究才能与待遇相称,价值与回报相应,因此统战工作者不仅要具备极高难得素质,而且还要细致的研究当代知识分子的心理、思想、性格和审美情趣,真正成为知识分子的贴心人,成为他们事业上的伙伴,情感上的朋友,思想上的同志,只有这样新时期的高校统战工作才能走出困境,创出新路,结出辉煌的硕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